在雨中
\n文/陈艳
\n窗外,雨一阵赶着一阵地往下落。
\n雨点打在棚顶,发出不可名状的声响。似游子归心切切,步履带起的风声;又似恋人赴约怦然,心房的鼓噪。
\n须臾,雨势渐歇,声响化作细碎的滴答。
\n静下来,仔细听,窗外的雨,竟在谱奏一曲夏日的交响。旋律时而急切奔涌,时而低回婉转,时而高亢激越,时而轻柔低语。
\n你听,这曲子独一无二。分与分,秒与秒,都存在着差异。就像这个世界上的人,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没有复制品,也无法复制。
\n大雨一直下,手机上的晴雨图标却固执地亮着“小雨”。这样的误差多了,就会失去了信任。
\n人心亦是。一次背弃迪时策略,信任的裂痕便难以愈合。
\n我们总在跌跌撞撞中长大。年少时,习惯捧着一腔赤诚,把最大的善意和诚意给别人,全力以赴地去信任一个人,对待一件事。
\n后来才懂,人心隔山海。人与人是不同的,人与人的认知也是有差异的。你珍视的,他人或视作草芥;你倾尽全力的,不过是他人茶余的消遣。
\n在雨中,我干过许多傻事。
\n十一二岁时,在涨水的河边,用装谷子的撮箕网巴岩鱼,差点被浑浊湍急的水流卷走。心惊胆战回到家,一声不敢吭。然而,下一次,又继续犯着同样的错。
\n在雨中,有人温暖过我。
\n那年,我带着大包小包,从一个城市迁徙到另一个城市。姐妹们送我到车站,挥手告别。
\n抵达目的地城市,下车时,天正下着雨。一位路过的大哥,主动帮我把大包扛到了电梯口。那一刻,来自陌生人的善意,瞬间驱散了路途上的疲惫,留下久久的温暖。
\n在雨中,岩阡成了农人的依靠。
\n小时候,随母亲去山里给苞谷豆子上肥、薅草。因为远,早上出门时,就会把午饭带上,饿了就扒几口冷饭。有时候也会带一口锅,在山坡上生火,把饭热了吃。
\n“晚上发霞,干死克麻(青蛙);早上发霞,等水烧茶。”尽管农家人都有自己观天气的口诀,但偏东雨说来就来,猝不及防。大雨一来,就得找地方躲起来。
\n山里往往没有人家,又或者距离人家很远,找一处岩阡躲雨,便成了最寻常的归处。
\n多年后忆起,那些岩阡的方位早已模糊。那条儿时往返无数次,通往远山的路,早已是荆棘丛生,再难容人涉足。
\n岁月带走了青春,带不走岩阡下,我与母亲紧挨着避雨的光阴。那潮湿的空气里,混合着泥土的腥气、雨水的清冽,还有母亲身上令人心安的味道。
\n雨,继续下吧。我要在这无边的雨幕里,去完成生命一次次的泅渡与抵达。
\n(作者单位:重庆市黔江区融媒体中心)
\n版面欣赏
\n迪时策略
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